发布时间:2024.08.30
国内第一款3A大作游戏的火爆,我们自不必多说。它不仅让我们在升级通关之中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还通过剧情故事引导我们探索和发现人生中那些重要的主题。今天我们从剧情中的第一关谈谈游戏带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黑神话:悟空》在游戏第一关“火照黑云”中,金池长老(对,就是你们打了3天还没打过去的“大头娃娃”[旺柴])是妖王之一,他的执念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因素,玩家需要通过与金池长老的战斗,破解他的执念。在游戏的剧情设定中,他作为观音禅院的老住持,虽然出家多年,但内心由于对袈裟深重的“执念”(正因为六根未净,才需要以袈裟来向众生证明尘缘已断),他虽然活了270岁,但并未真正修得佛心,最终导致了观音禅院的毁灭和自己的悲惨结局。
1、执念及其负面影响
“执念”,人皆有之,“一念一世界”,我们普通人的“执念(追求)”也许是赚更多的钱、为家人创造更幸福的生活、成为更好的自己......执念可以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动力源泉。
但当我们由于内心深处的需求、恐惧或期待无法得到满足或平衡并且无法使之正向发展时,比如执着于输赢,执着于被爱,执着于我是对的......它就会给我们带来不良后果,出现沟通障碍和人际关系的破裂,例如:
◆难以形成共识:我们内心深处固化的观念导致我们在沟通中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难以理解和接受他人的意见和看法;
◆情绪化冲突: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如愤怒、悲伤、失望等),这些情绪会干扰我们的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在情绪化状态下进行沟通,很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
◆缺乏同理心:执念使我们过于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而忽视了他人的处境和情感,进而破坏沟通氛围和人际关系;
◆沟通意愿降低:当我们发现自己的想法难以被对方接受或理解,依然坚信自己的想法是对的时,会放弃沟通,失去探究问题根源的机会。
由于执念引发的认知偏见和情绪化反应,我们可能有时会将对方的正常表达视为攻击或挑衅,从而采取防御或反击的态度,无意识地扮演“受害者”、“拯救者”或“加害者”的不良角色,陷入持续的彼此对抗和自我较劲中,从而让沟通和人际关系进一步失败和破裂。
2、冲突中的不良角色
“受害者”、“加害者”与“拯救者”都是不良的3种角色,由心理学博士卡普曼提出,是“卡普曼戏剧三角”理论的核心部分。
受害者
他们过分顺从他人,在被攻击或指责中感受到伤害,他们秉承的信念是“我不行,你行,”常常为了太平而做出妥协。
特征:受害者通常表现出无助、无力感,认为自己无法独立解决问题,需要依赖他人或外界的帮助。同时为了避免冲突,倾向妥协以求息事宁人。
可能经常出现的表达:
"客户就是这样要求的,我也没办法,只能照办啊。"
“都是我的错,是我连累了大家”
“我知道我跟不上你们”
受害者角色往往源于个体对外部世界的不信任和对自我能力的怀疑,他们相信自己是无辜的受害者,这种执念让他们难以放下对外部世界的指责,也无法正视自己的问题和责任。
这种态度在沟通中表现为消极、被动的姿态,缺乏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沟通中过于依赖他人,期望他人能够主动解决问题,而不是积极寻求自我改变和解决方案,但这种做法往往只会加剧矛盾,阻碍问题的真正解决,最终阻碍个人能力的发展。
拯救者
是指那些试图去拯救受害者的人。他们通常认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以此获得自我价值和满足感。
特征:拯救者往往表现出过度关心、过度保护等特征。他们热衷于在私底下为别人出主意,但却不愿意站出来主持正义。同时,他们也可能对受害者的依赖性产生不满或愤怒。
可能经常出现的表达:
“难道你不觉得应该去解释解释更好吗。”
“你总是这样,让我怎么放心得下?”
“我早就说这样做不会错”
拯救者角色源于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对他人痛苦的同情。他们追求拯救他人于水火之中,当这种信念成为了一种执念,拯救者就会过度干涉受害者的决策和行为,导致受害者感到被控制和无助,以及损害受害者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也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同时,拯救者也可能因为无法满足受害者的所有需求而感到挫败和失望,这种情绪还可能会转化为对受害者的指责和抱怨,进一步破坏沟通氛围。
加害者
加害者可能是直接的“施暴者”,也可能是通过言语、行为等方式间接伤害他人的人。加害者角色的形成,则可能源于个体内心的某种缺失或不满(如自卑、愤怒、恐惧等),他们试图通过控制他人来弥补这种缺失或满足某种需求,或者认为只有以这种方式才能尽快解决问题。这种通过控制他人满足自己的执念,驱使他们不断重复相同的错误行为。
特征:加害者可能表现出攻击性、控制欲强等特征。
可能经常出现的表达:
“为什么别人都可以,就你不行?”
“我只是有事说事,你这么敏感干什么?”
“你再这样,我就不客气了!”
加害者在沟通中倾向于使用指责、威胁等强硬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这种自我中心的沟通方式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解决。
3、如何驾驭执念之“剑”?
当我们的执念与现实或他人产生冲突时,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责备自己;指责他人;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然而,无论是责备自己还是指责他人都无法让我们从执念中解脱,甚至形成新的不良执念,当它与现实无法很好的平衡时,就容易持续陷入“内耗”之中。
只有既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也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才能走出执念上演的戏码,实现正向的循环。在竞越公司经典版权课程《走出闹剧:掌控自我,借力冲突》之中有一个经典模型:敞开--开启---坚韧3步循环,鼓励我们彼此尊重、共同探索、承担责任。
敞开:是替代受害者行为的健康选择,包含了透明、勇气、自我认识和掌控情绪的意愿。敞开让我们既能选择柔和的方式又不放弃自身优势和委屈自己。敞开的人知道无论别人如何回应都不能定义自己。他们真诚说出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进而带动他人敞开。
开启:是替代拯救者行为的健康选择,包含了创造力、开放、好奇心、问题求解等。善于开启的人是个很好的参谋,他们提供帮助却不会太过用力。他们支持左右,却不干涉他人的选择。
坚韧:是替代加害者行为的健康选择,包含了坚持、可靠、韧性、勇气等健康的方式。我们无需采用攻击或责备的方式,既能坚守进程产出绩效又能维系互相尊重和有尊严的环境。
最理想的状况是:综合敞开、开启和坚韧,比如我们可以这样沟通表达:
◆“你昨天没来,我感到有点失望和难过,因为我对这次的相聚很期待,但我猜到你一定有什么原因,你能跟我说说遇到什么了吗?”
◆“看着你在折腾表格上花了那么多时间,我实在觉得于心不忍。这方面我有一些经验,而且,如果你需要的话我也很愿意提供便捷的建议。明天就是截止日期了,我一定会帮你按时做完。”
◆“我感觉到了我的防卫,因为我已经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很多。你对细节有什么问题?你的支持对我很重要,这样我们可以用同样的声音一致面对客户。”
最后的话
执念是一把双刃剑。当它成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利剑时,我们就会被执念所奴役。当我们理解和把握自己的执念,学会在执念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驾驭自己的执念,让它成为我们披荆斩棘之剑时,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成长。
愿执念成为我们更好自我的钥匙,打开更大更多彩的世界,而不被困顿于执念之中迷失自我,正如一念是佛,一念是魔,是魔也是佛。
如果您对《走出闹剧:掌控自我,借力冲突》有兴趣,欢迎咨询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