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06
听完2天的创新课程,我拥有了一全套激发创造力的法宝,未来无论面对任何挑战都能迎风破浪,可谓是因英为而为英才!——本文作者 何平
说起创新,你会想到什么呢?乔布斯、高铁、5G...如果你是想到这些“高大上”的创新的话,你可能已经陷入了创新思维误区:只有改变了世界的伟大作品才是创新,但其实创新无处不在。
美国国家竞争力委员会在2004年《创新美国》计划里提出了一个创新的定义:“创新是把感悟和技术转化为能够创造新的市值、驱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标准的新的产品、新的过程与方法和新的服务。”因此,无论你是带来了新产品,例如iPhone,或者仅仅是微调了公司的制度、流程,亦或是给火锅店加入了美甲元素,都可能是创新,只要你让用户买单了,创造价值了,解决了用户的痛点,让他们生活、工作得更开心、更高效。 这样说来,创新离我们不远。但为什么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到创新呢?也许是因为我们从中国制造转型到中国创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思维、方法上还需要一定时间的更新迭代。
那有没有一种方法,能揭秘神秘的创新呢?能告诉我们如何按部就班、又不失灵活多变地进行创新呢?
我发现了一个绝佳的答案,那就是《英为:创新思维和设计技巧》
在两天公开课参与之后,我被这门源自美国Maya设计公司的国外标杆课程、以及竞越老师的精彩分享深深折服了,不得不佩服国外课程体系的严谨,课程的落地和竞越资深讲师的辅导功底。可以说,我有了一全套激发创造力的法宝,未来无论面对任何挑战都能迎风破浪,可谓是因英为而为英才!
接下来,将分“体系、练习、辅导”三部分,为对创新感兴趣的伙伴带来我的观察,期望帮助大家管中窥豹地提升创新能力,初步揭开《英为:创新思维和设计技巧》的面纱。
01专业的创新体系
《英为》将创新分为3大要素,3大流程和6大素养,非常成体系。
3大要素:深入洞察(客户需求)、敏捷迭代(产品版本)、团队涌现(精彩灵感);
3大流程:体察looking、领悟understanding、创造making;
6大素养:谦逊、感同身受、富于想象、协作、迭代、好奇。
仅仅有理论体系,不足以习得创新能力,必须有具体工具/方法。在3大流程里,一共介绍36种工具/方法,让我们灵活根据情况调用,实现有价值的创新。
通过2天的学习,体会了很多实用工具:
画像清晰的“角色人物”;
深入领悟用户的“体验图”;
多维度定义问题的“遣词造句”;
聚焦核心的“牛眼图”;
让我们创造出1+1大于2,甚至大于10的群策群力效果的“创意矩阵”;
一图胜千言,直观呈现概念方向的“ 概念海报”;
零成本快速迭代产品设计的“示意图”等等 ……
02落地的创新练习
然而有了好工具,我们就能学会创新了吗?绝对不是,我们还要通过行动与练习。本次主讲李凯老师,多次提到创新思维,要在思考和行动中习得。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整个课程中大家非常累,但是累得很开心、很有收获。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大家都在不停地练习、练习再练习,虽然课程一天安排了7个小时,2天整整14个小时,但一眨眼就下课了,一转身已经成果满满:我们创造了“宝爸乐园”(社区亲子教室),解决35岁职场男的带娃困境。我们创新了OYing冰箱、《智能秘书》、《羽毛球爱好者APP》等突破性产品。 课程的知识点,由每个练习活动承载,真正遵循了经典理论库伯学习圈,让每个学习者走完了“体验、反思、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全过程。 例如,在七嘴八舌里,大家对其他组的产品评头论足,不经意间就一箭双雕地既练习了流程里的“体察(looking)”,又训练了素养里的“谦逊、感同身受和好奇”。 如此教学不知不觉地让我们站在了用户的角度解决问题,而非仅仅从高大上的设计,专业的技术出发。也反思了日常沟通中自己主观臆断、傲慢自我的思维。可谓是做中学,学中做。
03个性的辅导功底
有了工具,有了练习,就能学会创新了吗?肯定不是,因为即使你有了汽车,能踩动油门,但如果你没接受驾校教练的专业辅导,很可能一出门就车毁人亡。 这就不由得要提到本次主讲老师李凯老师,娓娓道来中知道了他具有近20年央企销售管理、培训经验,主导过多次创新思维过程。 在每次点评大家的练习时,能感到他的犀利和敏锐。犹如一个导游带领我们观览美景,在我们拍摄了照片后,提醒我们从更棒的角度取景,从而看到更独特的风景。既精准按时刻进行课程,又不会刻意和强迫,让我们按着自己的脚步走走停停中就收获了身心愉悦。 事后我才得知,本次课程是有录像的,想必李凯老师事后又将再次观看录像,再次思考觉察和优化课程讲授。这一点真的是历经无数培训课堂的我,大呼意外。相信这也是20多年竞越的核心竞争力,对专业的孜孜追求。 以上,只是我对课程一小部分的内容的观察和理解,你一定大呼不过瘾。那如果你想知详情,如果你真的想掌握创新的钥匙,在变化多端的时代始终引领浪潮,那一定要来课程中体验、行动和反思,相信你一定会跟我有一样的感受:不虚此行,盆满钵满。
这个时代不是在追问是否要创新、什么时候开始创新,而是在问你要如何快速、有效创新。如果你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英为:创新思维和设计技巧》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乃至创新的惊喜。 基因是生命的起点。一个组织是否保有活力,要看他是否具有创新的基因。创新基因体现在一个组织对创新的本质有透彻的理解和认同,并为持续创新而投入和努力。组织的创新基因是需要被植入和培育的,它不是一次性的创新事件,是全员对创新的共识和行动,是创新机制的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