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06
一个组织是否具备持续创新的能力,跟三个核心要素有关:员工能力、高层思维、配套机制。上两期分别解读了“员工能力”(点击文章:《解密 | 组织持续创新能力之员工能力》查看)和“高层思维”(点击文章:《解密 | 组织持续创新能力之高层思维》查看),本期重点解读:配套机制。
员工是公司的执行者,一方面,高层会影响员工;另一方面,配套机制也会影响员工,因为好的机制能够激励员工,反之则会扼杀员工的激情。例如:有家公司做创新大赛,后来做不下去了,因为没有人报名。于是他们采取了另外一个措施,每个部门每个季度必须产出三个创意,当这个机制变成指令性的要求时,就会发现大家只能应付交差。
为了创新,你的公司都干过哪些事情?重金聘请牛人、参观标杆企业、创意信箱收集金点子、在管理层成立创新委员会……
以上事情是否符合配套机制?帮助组织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配套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跨界团队的组建机制:有很多的创新是需要跨部门才能完成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出台相应的制度,使得能够在部门之间抽调人,组合成团队。
资助机制和资源:员工想出一个idea,公司是否会有资助?是否会投入资源,帮他把这个东西做出来?
成果认可机制:员工有创新的想法,公司采用什么方式来认可员工?奖励是怎样的?
衡量成果的指标体系:是指衡量成果的相关指标。
工具和工作空间:是指使得员工工作更加顺利、效率更高的工具和工作空间。
曾经有一家日本公司的负责人,一直在考察创新的培训,他上了竞越的创新课后,否定了他们公司会议室的装修方案,因为按照原来的装修方案,想推崇的创新没法干。现在就让我们看看常规会议室的样子:
谈到创新,团队的工作环境很重要,所以很多公司也会做一些特别的会议室设计。如图:
那么,问题来了,一家公司要的是一间有创意的会议室,还是一间能激发创意的会议室?什么样的环境才能激发创意?有几个要素可以考虑:
1、这个环境可以使人们的讨论视觉化。语言上的表达,理解的很容易表面,不够深入,理解速度会更慢。所以要更快、更深入创新的话,视觉化很重要。
2、这个环境必须使人们能够有效地交互,距离不能太远,信息交互必须要迅速。
3、这个环境能使人们快速做一些东西出来,也可以快速地去做修改,提供建模和迭代的便利。
上面这些会议室能达到我们的要求吗?信息的语言交流也许可以,但是碰撞交流就比较难,因为以上这些都是有创意的会议室,而不是一个能激发创意的会议室。
下面再看看LUMA创新学院的会议室:
回到刚才的例子,那家日本公司负责人希望他的员工能快速讨论一些事情,所以会议室不用很大,中间不用桌子,墙上最好都是白板,这样大家能视觉化呈现观点。这位负责人提出这个问题,前提是因为他懂创新是怎样的一回事。高层对创新的理解,会奠定机制背后的本质。如果是不符合创新规律,机制摆在那,员工也不会去用。
一家互联网公司,专门有一间办公室叫做"创意室”,里面是各种毛公仔和玩具……等很多有创意的东西。但是如果你问他,这个会议室平时都是怎么使用的,得到的答案令人唏嘘,这里常被用来“午休”。因为一进到那里,员工就觉得不是用来激发创意而是用来睡觉的。所以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对“创新”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才能正确地指导行为。
从员工能力到高层思维,再到配套机制,如果创新需要从这三个方面去考虑的话,我们该如何打造组织持续创新的能力?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做法,我们只能从更常规的角度,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在这个时间轴里的不同阶段,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
以上阶段按先后顺序逐步深入,相互配套第一阶段:高层通过创新工作坊,亲身体验创新,以正确理解创新本质,对公司创新进行战略规划;员工团队通过2天的LUMA培训,学习创新的方法。
第二阶段:员工通过课后行动项目实践并产生初步成果;公司提供少量资源和条件,形成配套机制。
第三阶段:员工经过90天实践者认证\内部教练项目\线上LUMAWorkplace,形成骨干力量。
第四阶段:公司制定政策机制
第五阶段:团队形成稳定的创新工作方式
基因是生命的起点,一个组织是否保有活力,要看它是否具有创新的基因。创新基因体现在一个组织对创新的本质有透彻的理解和认同,并为持续创新而投入和努力。有些公司高层自带创新基因,但不能繁衍,而有些连基因都没有。但这是可以改变的,创新就是要跳出常规,同样对创新的理解也要跳出常规的误区。
从“员工能力、高层思维、配套机制”去植入和培育创新基因,帮助组织提升持续创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