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竞越
企业人才发展顾问与业绩改善伙伴
沙龙回顾 | 如何写邮件,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发布时间:2022.10.03

邮件在我们日常工作中是一种传统且重要的沟通方式。见字如面,邮件的字里行间里,体现了我们的思考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对他人的尊重以及行事作风。对方也据此决定了回复我们邮件的速度和方式。

 

那么我们如何运用好邮件,让我们的沟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Nancy老师从三个方面为大家做了分享:懂行文、见专业;表尊重、建信任 ;遵规范、显严谨。

 

    懂行文、见专业    

 

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看一看如何在邮件中懂行文、见专业

  

 

 

发出一封邮件,我们希望它能够帮助沟通,获得回复,推动工作,即:易读、易懂、易回复、易行动。

 

但左边这样的邮件很难帮我们达到目的。一幅好的邮件,应该像右边这样遵循四个原则

一封邮件一个焦点

以标题申明事项

以段落分清层次

以关键词标重点

 

当然仅仅知道这四个原则还不够,Nancy老师还分享了三个实用的策略性方法:以受众为核心、以结果为导向、以结构为依托。

 

以受众为核心

 

我们再回到张力的那份邮件来思考。可以想一下,这么大的一个事故,当领导知道了这件事之后,他第一时间是想知道方案吗?他想知道的一定是这件事对个人对团队、乃至对整个公司的影响,所以要先说这件事的后果和影响。那么了解了后果和影响,领导想知道的是解决方案吗?站在领导的角度考虑,你找到了根本原因了吗?只有知道根本的原因,才能够找到针对性的方案。所以这样才是以受众为中心。以受众为中心,本质上就是我们要考虑对方的需求。

 

以结果为导向

 

以结果为导向即在发邮件之前,至少要想一想,这封邮件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当我们发给领导,是要领导授权,给资源支持,还是希望领导给一些建议?当我们发给客户,是希望客户接受报价直接签合同,还是把我加到供应商的名单里?当发给下属,我们希望下属收到邮件之后能够心甘情愿的做一些事情吗?所以发邮件的目标要在心中明确,同时还要在邮件标题上体现出来,在邮件的第一句话里,要开宗明义的让对方知道。

 

以结构为依托

 

复工在即,我们有三个常见的邮件应用场景

一、公司面临着资金流紧张,你要向领导汇报,提出解决方案,如何提?

二、你要给下属安排工作,怎么写?

三、跟同事有不同的意见,怎么表达?

 

我们可以遵循这样的结构范本:

 

我们大部分在给领导提方案的时候只说问题,没有具体的方案,如果你的邮件不能够给领导解决问题,那就不是一个好的提案邮件。

 

 

大部分经理会直接提出工作的要求,而忽视了前两项和最后一项,但是如果有前两项,那么员工会非常有成就感和荣誉感,甚至会产生很强的内驱力。

 

 


大部分人在给方案的时候,会很着重于自己的方案多么好,而当我们把对方的方案分析透彻的时候,他会迫不及待想了解我们的想法,这时候我们再给出替代方案。(这里给大家提个醒,建议再好,请私下里给。)

 

    懂行文、见专业    

 

做到以受众为核心、以结果为导向、以结构为依托,我们的邮件仅仅只是打了个及格分,把事儿说清楚了,但邮件必然涉及到人。我们还要体现尊重,与对方建立信任。因为邮件是一个沟通的工具,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本质上它一定要以信任为前提,而信任的基础是尊重。我们要把对方放在心中,又要让他感受得到。
在一封邮件中,不是要“我”感觉,而是要“你”感觉如何。因此,除了要尊重对方的时间,还要尊重他的习惯和文化,这样对方才能够易读、易懂、易行动。

 

    遵规范、显严谨    

 

如何遵循规范,体现我们的严谨?

有三个小技巧 :称呼、落款和布局。

 

称呼:有正文不能缺,尊习惯,显敬意

有正文,一定要有称呼,这是很多人会忽视的。称呼要恰当,我们要尊重收件人的称呼习惯,所以在发邮件的时候,首先看看前后的邮件,有没有给出一些信息,让我们注意到对方喜欢什么样的称呼,甚至外企和国企都要有所区别。

 

落款:有正文不能缺,显尊意,表习惯

有正文,一定要有落款。落款有个重要作用就是要表达尊意,同时还要表达我们的习惯,即个人的称呼习惯,如此,给对方一个非常清晰信息:在回复你的时候,如何称呼。(强调一点,邮件的签名是公司设计的,代表公司形象,但它不是落款。)

 

布局:简洁美观易读。分段隔行,重点加粗,层次缩进

 

一个好的邮件的格式一定是遵从三点:分段隔行、重点加粗、层次缩进。

 

以上就是《见字如面-事半功倍的邮件沟通技巧》沙龙内容概要。

 

 

版权所有 © 2011 竞越顾问公司 粤ICP备05137830号

内容中心

400-820-5195

在线咨询

400-820-5195

联系我们

400-820-5195

微信咨询

年度课表

返回顶部